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推荐阅读

温儒敏:阅读量上去了,孩子成绩不会差!

发布日期:2015-10-12   阅读次数:

文章来源:温儒敏博客

 

 

圝圝各位老师,您的孩子爱读书吗?您的孩子会读书吗? 

圝圝在课堂上,给学生苦苦分析每段字、词、句的含义,但学生还是不会读;

圝圝在课下,给学生罗列了一系列清单,但学生真正读的却没有几本。

我们总是抱怨语文教学低效、贫血、不健全,但在温儒敏先生看来,“学生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。都在责怪应试教育,就是没有从自己教学上找找原因。”

圝圝在他看来,老师应该教会孩子“连滚带爬”地读书:中小学生读书得有兴趣,讲究方法,既要精读,也有泛读。

 

圝圝2014年9月18日,由新阅读研究所联合北京十一学校,组织专家历时三年研制的“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”在京正式发布。

圝圝发布会上,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、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作为嘉宾即席发言,谈到对中小学生读书以及阅读教学的看法。

 

 

 

学生不读书不全怪应试教育,也要从教学上找原因

 

圝圝读书其实是一件私密的事,是个人化的,照理说不应该有什么统一的书目。记得好像是周作人说过,最不应该给别人看的就是自己的书房,因为一看书房就大抵知道此人的品性爱好了。周作人的话主要是对于文人来说的。而一般学生,特别是还没有读书兴趣的人,给他开个书目也还必要。

圝圝我建议把书目的提供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。语文老师可以借这个书目来做两件事。一是激发读书兴趣。你推荐了30本,他能够读3本就不错了,慢慢进入状况,唤起阅读的兴趣。怎么引起孩子们的读书兴趣?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,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得想想办法。第二,就是读书方法书目不只是介绍书,还提示了读的方法。对中小学生来说,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,是基本的语文素养。

圝圝我们老是抱怨语文教学低效、贫血、不健全,什么原因?很多人可能全归咎于考试,认为是中考高考和各种考试制约了语文教学,所以学生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。都在责怪应试教育,就是没有从自己教学上找找原因。

圝圝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,我们肯定会受到制约,但总也还会有些空间,我们可以让学生考得好,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。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,视野开阔,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,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。不要把一切负面的东西全都归咎于应试教育,我们要面对应试教育这个现实,采取某些必要的平衡。让学生多读书,同时又应对考试,考得好,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。

 

 

 

现在的精读扼杀学生读书兴趣,学校读书方法教得太少

 

圝圝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在读书方法的引导上,做的很不够。很多语文课几乎全都是精读精讲,什么写作背景、段落大意、主题思想、生词修辞,等等,抠得很细,就如同手术解剖。老这样,学生会腻味。课改之后想改一改,又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,很热闹,但读书兴趣还是起不来,阅读能力和口味也不见得提高。本来精读课就是给例子,给方法,举一反三,激发读书兴味,然后在略读课中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读,多做自主性的泛读。可是老师担心考试,生怕有什么遗漏,把所有课全都讲成精读,细嚼慢咽,学生就没有自己阅读延伸的空间了。而且精读课全都是差不多的面孔,都是为了应试,怎么还会有读书的兴趣?孩子们本来有些兴趣,也可能被扼杀了。

圝圝另一个弊端,就是不教少教读书的方法。上了那么多课,做了那么多题,考了那么多试,还是不会读书,特别是不会完整地读一本书。

圝圝最近我在海淀区给高三的老师上课,我说,泛读很重要,要教浏览和快读,这是学生们日后生活中最有用的。我举例说,要求高中生在2个小时之内读完一本15万字的小说,行不行?在场的老师几乎都轰动起来了,说这怎么可能?我说应当有这种浏览泛读的能力,这也是读书的方法之一呀。你们的学生不会,只会精读,他们就缺少这种能力,日后在他们生活中精读毕竟少,泛读浏览反而是常用的。你们为什么不教这个?这是缺陷。

圝圝所以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(略读)结合,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,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,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。现在有些语文老师不一定了解学生们的语文生活,你讲你的,下课后学生开个玩笑就给你颠覆了。

圝圝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。除了精读,还有浏览、猜读、跳读、群读,等等,都是有用的,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。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对此很少关注,专家也很少研究。这是个大问题。

 

 

 

要让中小学生学会“连滚带爬”地读,“连蒙带猜”地读

 

圝圝我现在特别要提出,让中小学生“海量阅读”,学会“连滚带爬”地读。

圝圝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,不一定全都要精读,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“连滚带爬”地读的,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,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。周国平先生讲到阅读就是最初的恋爱,恋爱搞得全都那么严肃,甚至面目可憎,那怎么可以?

圝圝我说的“连滚带爬”地读,包括浏览、快读、猜读、跳读,学生可以无师自通,但有老师指导一下,甚至纳入教学,就事半功倍了。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

圝圝回忆一下,小时候我们读书,很多情况下都是“连滚带爬”、老师不怎么管,但我们自己也读得不错。记得我小学四五年级读《西游记》,很多字都不认识,按照现代的语文教学的要求,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,可是如果每隔几行就查字典,大概也就读不下去、趣味索然了。所以我那时的读法就是跳着读,猜着读,大致能懂就一气呵成读下去。小孩子嘛,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,看到诗词也不去管,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,很快读完一本,就有信心了。后来又读三侠武艺、七侠武艺、包龙图什么的,阅读面就上去了,读书的兴趣也有了。

圝圝对学生来说,课外阅读很重要,但不能都是精读,在很多时候,应当是“连滚带爬”的读。语文老师应当鼓励,而且给方法。

 

 

 

我们有些关于读书的传统的观点是不一定对的

 

圝圝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过一篇讲稿,建议让学生多读“闲书”。“闲书”是指规定读的书之外的那些课外书,是学生自己有兴趣选择读的书。现在很多家长老师是不让学生读“闲书”的,怕耽误考试,学生自己选书还要经过老师批准,怎么可能还有兴趣?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孩子们读“闲书”,就越是打压阅读兴趣,语文素养也就不可能提高,考试也不见得考得好。

圝圝检讨一下,我们有些关于读书的传统的观点是不一定对的,比如“不动笔墨不看书”。在一定的情况下,比如强调读写结合,可以这样要求。但这不应当作读所有书都必须遵循的戒律,凡是读书全都要求“动笔墨”,那就不切实际了

圝圝还有,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都要指向写作,作家的意图呀、手法呀、篇章呀,处处都是导向练习写作,这也未免太累了。能不能不那么“实际”,多让学生欣赏和感悟一下?有些司空见惯的观念,也未见得就正确,要想一想,是否符合实际,是否过犹不及。

 

 

 

年轻人还是要读一些有经典性的基本的书

 

圝圝如今读书的风不盛,甚至低迷。北大语文所有过调查,发现国民读书读得较多的还是小学生,但到了初二,就几乎是个转折,之后便一路下滑

圝圝前几天有一个家长送他的孩子到国外留学,去之前到我家里玩。我问那个同学平时多读什么书,他有点不好意思说几乎全是上网阅读,最喜欢网络小说。他可能连一本正经的书都没有完整读过。我为他感到有点可惜。跟他说,网上阅读也是阅读,也能提升阅读能力,但网上的确有太多的垃圾,要注意选择分辨,老是读那些消遣的刺激的甚至低级的东西,上瘾了很难办,培养什么口味还是要留意。年轻人还是要读一些有经典性的基本的书。

除了阅读面,阅读口味的确也是个普遍的问题

圝圝我回广东老家,看到我年轻时常去的新华书店还在,但全变样了。以前,五六十年代那时(文革除外),虽然很政治化,也很艰苦,但这个新华书店还是有些书香的,记得那时在书店里还有许多中外文化经典的书。可是现在全都没有了,你想找一本陀斯妥耶夫斯基或者世说新语根本不可能,摆满全店的几乎都是各种教辅,还有就是风水、算命、股票、理财、养生,还有什么读心术、人脉设计、厚黑学、怎么在40岁当一个成功的男人、怎样利用他人的盲点赚钱、小女人情怀,大女人智慧,等等。

 

 

 

语文老师不是“读书种子”,你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

 

圝圝我们的学生读书情况不够好,国民阅读状况很差,那么语文教师如何?

圝圝据调查,也是很不理想的。有的教师阅读甚至比学生更糟糕。很多老师也不是不读书,他们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。我称之为“职业性阅读”。明后天就要上课了,赶紧找有关材料读一下。或者要评职称了,立竿见影读一些“救急”的书。此外,就很少自由的读书了。

圝圝很多老师一年到头除了读几本备课用的书,其他很少读,除了上网,就是读一些杂志,如《读者》《意林》《知音》一类畅销刊物。其实杂志是不能取替读书的。语文老师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。

圝圝如果老师自己不是“读书种子",你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。

 

 

圝圝见习编辑:赵天骄


CopyRight © 2008-2023 jdb电子平台官网 - JDB电子平台地址大全  负责人:张满户  网管员:姬燕  地址:陕西·杨凌  邮编:712100  陕ICP备05052063  技术支持:贝塔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