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校园动态» 校园新闻

学习身边好人 创建文明校园

发布日期:2022-03-28   阅读次数:

全国道德模范

支月英.jpg

支月英,女,汉族,1961年5月生,中共党员,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。

支月英跋涉了许多路,总是围绕大山。吃了很多苦,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。坚守才有希望,这是她的信念。41年过去了,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,支老师却一直守在原处,不曾离开,她是“梦想守护人”。

1980年,年仅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里强烈反对,只身来到边远山村泥洋小学任教,后又辗转到更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。从此,一干就是41年。从肩挑手提教学工具步行20里山路,再到一个人骑坏6辆摩托车,她已记不清多少次浑身泥泞、雨中翻车,但为了孩子们,她无怨无悔。她常说:“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,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,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!”以支月英为原型的电影《一生只为一事来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。

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”。这是多年来支月英孜孜以求的目标。有一年开学,发现学生刘强没来上学,支月英赶紧上门家访,一到刘强家就看见他妈妈眉头紧锁,爸爸蹲在地上闷头抽着旱烟。见到支老师来了,刘强哭着喊着要去上学。刘强妈妈哽咽着说:“谢谢支老师过来,可家里实在拿不出孩子的学费啊。”支月英马上从口袋里掏出刚发的工资递给她:“你们拿去用吧,但是孩子绝对不能不读书。”刘强的父亲含着泪接过钱,深深地鞠了一躬……这样的事情,支月英做了一次又一次。除了帮助本地贫困学生外,支月英还经常向外地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。为了能够资助更多学生,她利用节假日,跟着壮劳力去山里扛木头、拉毛竹。有一次跟车装运出了车祸,支月英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。支月英怕耽误上课没有及时下山就医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,导致右耳失聪、右眼失明。

如今,不论是泥洋小学、白洋教学点,还是奉新县澡下镇的其他学校,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,受到支月英事迹的影响,这里也有了年轻的支教老师,教育均衡正在逐步实现。

支月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、全国模范教师、最美奋斗者等称号。

陕西省道德模范

路生梅.jpg

路生梅,女,汉族,1944年1月生,中共党员,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。曾获“全国诚信之星”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“三秦楷模”“陕西省道德模范”“中国好人”“陕西好人”“陕西省千金一诺守信人物”等荣誉。

1968年12月,24岁的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后,响应国家“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号召来到陕北佳县。落后的医疗条件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居高不下,使路生梅下定决心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和观念,并许下承诺:“普及新发接生、改变落后的医疗条件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。”一句诺言,一生守护。53年来,她说到做到,多次放弃返京机会,扎根佳县,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,创建了爱婴医院,推广新法接生、科学育儿、实施儿童计划免疫,为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做出了突出贡献。秉持少花钱治大病、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,坚持不滥用抗生素、不滥用激素,以医者仁心守护佳县百姓生命健康。1999年退休后,路生梅信守承诺,留在佳县,除了每周到医院义诊之外,平时来家里看病的人也络绎不绝。退休后的22年里,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15万人次。除了义诊看病,路生梅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,为留守儿童、贫困学子等送温暖献爱心,带动身边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。

朱海义.jpg

朱海义,男,汉族,1991年2月出生,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青泥社区居民。曾获“陕西省道德模范”“中国好人”“陕西好人”等荣誉。

2017年8月19日,一辆面包车在旬阳县汉江棕溪渡口码头掉头时不慎坠入有18米深的水库。刚在工地劳累了一整夜,水性很一般的朱海义,果断从四米多高的堤坝上跳入水中实施救援。落水车辆下沉速度越来越快,他发现车前门窗未关,立即游过去从窗口将一个孩子扯出水面并推向岸边后,又抓紧游转回去从窗口扯拉出一位妇女和另一个孩子,用尽全力将他们推向岸边。当他准备再次扑向水里砸开面包车后侧未打开的车窗,去救最后那个小女孩时,整辆面包车已沉入水中,踪影全无。救起落水者后,他一面安慰溺水母亲,一面用手机联系伤者家属。3分钟,朱海义连救起3人,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救命哥”。当人们赞扬他危难之际奋不顾身、舍己救人的时候,他谦逊地表示,救人完全是本能!早在18年前,当时只有12岁的朱海义也曾出于本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拼命救过一个落水儿童,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壮举。

中国好人

严明友.jpg

他是学生心中的“最美乡村教师”,是百姓口中的“活雷锋”,他就是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退休教师严明友。

1952年,从部队复员的严明友放弃机关的工作,主动申请到农村去教书,一教就是30多年,脚步踏遍定远县的多所农村学校。

1990年,严明友从定远县朱湾中学退休,可孩子们舍不得他,他也舍不得孩子们。不久后,本应安享晚年的严明友又重返讲台,义务为多所乡村学校学生上音乐课。

无论是在职,还是退休,严明友始终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。他把革命精神融入音乐教育,经常给学生讲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和英雄模范事迹,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。他说:“从小立大志,长大了才能精忠报国。我要利用三尺讲台这块阵地,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。”

2020年初,党和政府考虑严明友年事已高,将他安排到光荣院居养。在光荣院,严明友义务为大家教授音乐课。他还加入“老兵故事宣讲团”,开展红色故事宣讲。

90多年的人生旅程,严明友用音乐为乡村学校注入梦之甘泉,用坚守高擎信仰之火,用无私谱写人间大爱。

陈宗新.jpg

陈宗新,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新胜村村民。86年来,从陈宗新爷爷开始,陈家四代人像守护自家祖坟一样守护着烈士墓。1937年1月,一支300多人的红军队伍在白城子村遭遇国民党军队包围,全部壮烈牺牲。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,他们都是好人,不能让好人暴尸荒野!”凭着这个朴素的念头,陈宗新的爷爷陈德宝冒着生命危险,在自家房屋旁挖了一个很大的墓穴,将烈士们的遗体合葬在那里。“你们放心,有我一天,就守你们一天安稳!”从此,他成了烈士的守墓人。1970年,陈德宝老人去世,他儿子陈榆林成了第二代守墓人,而陈宗新作为陈家第三代守墓人,如今也有20个年头了。随着对红军战斗历程了解得深入,陈宗新对英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与日俱增。不管刮风下雨,他都定期到烈士陵园清扫陵墓、种花植树、浇水修枝、清理杂草,这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2012年,地方党委、政府筹资对烈士墓进行修缮,重修了纪念碑、公墓和附属设施,正式命名为“龙渠烈士陵园”,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和学生前来瞻仰先烈。女儿陈梦雪在陈宗新的言传身教下,也自觉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,如今已成为龙渠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。“我们要为这些烈士守墓,一代一代守下去,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心愿,我们要做到!”就是这样简单朴实的心愿,他们用四代人86年的坚守,让每个字都掷地有声!

陕西好人

曹金生.jpg

曹金生,男,1970年9月生,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政工科一级警长。“寻人就找曹警官!”这是受助群众送给他的真挚赞语。8年来,曹金生在工作之余带领志愿者先后寻找到走失人员800余名,让800多个家庭获得团圆,被新闻媒体称为“西安寻人一哥”。在省内外,家里有亲人走失,许多人都会想到求助曹金生。“曹警官寻人”已成为他服务三秦百姓的一张“名片”。曹金生还热衷扶贫帮困、捐资助学,先后发动爱心企业为镇安县捐助价值170余万元的物资,为公安基层一线捐助价值20余万元的食品、抗疫物资等。

高获怡.jpg

高获怡,男,2004年8月生,西安市鄠邑区甘河镇甘河村六组村民。2020年12月12日17时左右,甘河村一名儿童玩耍时,不慎失足落入河中。危急关头,恰巧路过的西安市鄠邑区职教中心五竹校区二年级2班学生高获怡听到呼救声,毫不犹疑地跳入刺骨的河水中,奋力将落水儿童救上岸。高获怡用自己的防寒服为获救儿童御寒,并与众人合力将其送回家中。未留姓名的高获怡并未将救人的事告诉家人和班主任。获救儿童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,辗转十几公里,给学校送来感谢信。直到那时,高获怡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才广为人知。各大媒体争相报道,弘扬这种社会正能量。

(jdb电子平台官网宣传展板)


CopyRight © 2008-2023 jdb电子平台官网 - JDB电子平台地址大全  负责人:张满户  网管员:姬燕  地址:陕西·杨凌  邮编:712100  陕ICP备05052063  技术支持:贝塔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