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创新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
(转自大学校园网http://news.nwsuaf.edu.cn/yxxw/64078.htm)
“孙老师特别关心我,经常和我谈话,推荐一些书,谈一些学习方法,还让我不要压力太大,要适当放松。”谈到自己的导师孙平,初二B3班的王靖滋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导师,这种本来只有大学生才有的“专利”,在新学期伊始,出现在我校jdb电子平台官网了。这种新的育人模式名字叫“全员育人导师制”。
全员育人 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
“全员育人导师制”要求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,既关注学业成绩,更关心学生个性特点和全面发展,其目的就是实现“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”的教育理念,推动师生之间积极、平等、充分互动和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,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,学生个个受关爱,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。
具体负责导师制落实工作的政教处主任王忠俊介绍,在导师选择方面,采取双向选择互动方式,即学生可以选导师,导师可以选学生。原则上,初中部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5-20名,不超过20名。高中部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3-15名,不超过15名。学生选好导师后,如果个别导师人数太多,多出的学生则由导师进行筛选,最后确定不超过20人。导师对学生主要采取“四导”策略,即思想上引导、学业上辅导、心理上疏导、生活上指导。
经过导师陈华几次单独谈话后,初二年级学生张海川的成绩在本学期三次考试中一次比一次进步,在第二次月考中,他从原来的278名进步为223名。“我感觉这种方式对我帮助很大,现在确实知道学了,也进步了。”有些腼腆的张海川笑了。
谈到“导师制”的实施效果,高二年级李恩良老师连连点头:“效果很不错。最大的好处是把学生分解到各个老师下面,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。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,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。”初三年级方凯老师说:“(导师制)对学生有促进作用。在我们初三,这个显得特别重要。”
成长手册 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
作为“导师制”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,成长手册记录了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,其中包括导师的教育,家长的关注,学生自我的反思和每一次的努力与成功。手册的扉页写道:“‘家校同心,师生同行’是我们教育管理的追求目标。”
手册包含“个人篇”“家长篇”“成长计划篇”“导师篇”“师生交流篇”“学生心得感悟日记”等需要填写的项目,也附有“学生必备的十大好习惯”及“纪律、安全、卫生常规要求”等行为规范。根据设计要求,手册需要家校三方填写:学生填写个人篇、每学期计划、每次考试成绩、总结分析、感悟日记等;导师填写寄语、建议、访谈(每学期三次);家长填写家长篇及家长之语。
翻开一个学生的《手册》,在“我需要的帮助”一栏里,该生反映自己有心理障碍、容易烦躁、焦虑,家长给出的建议是:“多参加体育活动,培养团队精神;主动与同学、老师交流,表达自己的想法;多看励志性的书和影视作品。”该生的导师、初二年级英语老师陈华在“学生的问题和辅导方案”下写道:“在学习之余,可以培养自己的一两项爱好,充实你的生活;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班上更多的同学进步。”
高中语文老师王燕在“导师眼中的‘我’”一栏中写下了对于高二A2班任卓凡的印象:才华横溢、文质彬彬、聪明懂事。发现这位同学成绩不稳定的原因后,王老师在成长手册上写下了这样的建议:“老师觉得你的成绩不够稳定,受心情因素影响较大,要以平常心对待每天的学习,同时拥有信心、耐心、开心!”
一本本成长手册,记录了每位同学学习、生活的点点滴滴,也让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心声,让学生做学习、活动的主人,用“主人”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。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,积极地学习,自主地探究,独立地生活,张扬个性、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。
探索创新 让教书育人成效提升
全员育人给附中带来了新现象:导师经常利用晚自习或者其他一些空闲时间开小型的家长会,讨论孩子的问题。家长也能通过导师和成长手册,掌握自己孩子的思想动态。
附中常务副校长韩党卫表示,实施“全员育人导师制”,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,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不足,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,真正做到了“因材施教”,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,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。
附中党支部书记李筱英认为,实践证明“全员育人导师制”这条路子是走对了。下一步,附中将不断总结完善“四导”策略,激励教师写出心得体会或高层次水平的文章,相互学习不断改善,提高导师育人水平;建立健全考核制度,完善导师考核制度、小组评价制度等。“在将来,我们还要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,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。”